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接受了《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的专访。他表示,目前中国的精准医学发展刚刚起步,在分子水平上,仍然...
2016-08-01 来源:
北京中科唯新生物医学研究所
继2015年生物谷成功举办第二届基因编辑研讨会之后, 这一领域的研究又有不少新进展,最初作为自然界细菌防御系统的CRISPR/Cas9 技术正在...
2016-06-23 来源:
北京中科唯新生物医学研究所
日前,在著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基因疗法对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失明患者的疗效可持续达四年之久。这一结果表明,基因疗法有望治疗由于常见的遗传原因造成的视力减退,包括黄斑变性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这项研究的对象是无脉络膜症(Choroideremia)的患者。无脉络膜症是由于CHM基因突变所造成的,患者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逐步死亡,大多在中年时完全失明。目前对这种遗传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这种遗传病缓慢的病发过程给患者留下了一线希望,那就是可以用基因疗法在视网膜还没有受到很大损伤的时候进行介入治疗——用设计出来的正常DNA替换病人细胞中的缺陷DNA,从而修复基因缺陷。在这项研究中,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将百亿个携带着正常CHM基因拷贝的无害病毒载体注射到六名...
2016-08-29 来源:
北京中科唯新生物医学研究所
雷帕霉素(Rapamycin)是由吸水链霉菌FC904发酵产生的三烯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999年作为器官移植抗排斥药物上市。近年来,随着对雷帕霉素研...
2016-08-26 来源:
北京中科唯新生物医学研究所
2016年8月11日,国际著名学术杂志《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Thomas R. Cech研究员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利用CRISPR基因...
2016-08-23 来源:
北京中科唯新生物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