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国际期刊《ACSNano》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制剂研究中心李亚平研究员的一篇研究论文。论文中研究人员将合成的酸敏感聚合物PDPA、小分子光敏剂Ce6和阿霉素前药通过自组装形成聚合物胶束,发现该纳米胶束在正常生理环境中(pH 7.4)保持稳定和成像沉默,在进入肿瘤细胞溶酶体环境后(pH≤6.2)实现酸激活,发挥多模态成像作用并促进化疗药渗透杀伤耐药细胞。该纳米递释系统利用Ce6的特性,实现酸激活的荧光成像和光声成像,配位Gd3+后实现磁成像,实现耐药肿瘤的多模态成像;而Ce6介导的光热、光动力治疗作用可有效增强阿霉素前药的肿瘤组织穿透能力,与化疗作用一起联合杀伤肿瘤耐药细胞,克服肿瘤耐药。实验结果显示:在MCF-7/ADR肿瘤耐药细胞和动物体内,这种新型纳米递药系统能够显著抑...
2016-09-02 来源:
北京中科唯新生物医学研究所
由罕见病发展中心(CORD)、树兰医疗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将于2016年9月22日-24日在杭州香格里拉酒店隆重举行。届时,我们将联合各利益相关方共同探讨中国罕见病工作如何更高效、实际地推动。嘉宾介绍郑杰,树兰医疗CEO,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精准医学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国际数字医学学会副主席,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OMAHA(开放医疗与健康联盟)发起人。《颠覆医疗》推荐序作者,《未来医疗》译者。一席《聪明的病人》、TED 《Future of Medicine》讲者。问:作为一家国内顶尖的非公立医疗机构,树兰医疗选择成为第五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合作伙伴的初衷是什么?答:作为一家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三级综合社会办医疗机构,我们非常关注罕见病这个领域。一方面,罕...
2016-09-02 来源:
北京中科唯新生物医学研究所
正确的问题得到正确的答案,错误的问题得到错误的答案。比答案更重要的是问题,一篇文章的价值,在于它给读者什么样的答案,更在于它激发读者问什么样的问题。近日有一则新闻报道了全国多地公立医院力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自费筛查,揭开了医院和代理公司合作的灰色利益链。记者发现在全国多地多家公立医院产科都通过不同方式力推一项收费近千元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自费筛查,并被告知这项检测总共 50 个检测项目,2 项免费,其余 48 项自费,一共 880 元。为什么没人问这样的检测有没有意义?要问这样的检测有没有意义,该不该查?作为一个当年想尽各种办法、费劲周折给我家小宝宝查过 48 种遗传代谢病的老爸,作为一个在基因界干了近十年的资深工作者,我认为:这样的项目太有必要做、太应该推广!这样的...
2016-08-31 来源:
北京中科唯新生物医学研究所
会议背景有研究表明「30% 以上的罕见病患者要看 5-10 个医生,44% 的罕见病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确诊最短要 5 年,最长的 30 年也未诊断出来,75% 的罕见病患者治疗方案不正确、不规范……」「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为了让罕见病患者能及时高效得到最科学的诊治,促进罕见病的精准医学研究。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丁香园网站联合推出中国罕见病「一个城市 一个大夫」培训项目即将启动。「一个城市 一个大夫」培训项目旨在免费为全国各地市级以上三甲医院培训建立各种罕见病诊治团队,促进建立全国罕见病研究团队,设立罕见病研究专项课题基金。各个诊治团队,将得到中国研究型医学学会,丁香园的宣传与推广。「一个城市 一个大夫」将分期、分批开展。目前第一期启动的...
2016-08-27 来源:
北京中科唯新生物医学研究所
基因检测为何这么火?基因和疾病到底有什么关系?基因检测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近来基因检测领域政策暖风频吹,继国家食药监局、卫计委发布支持性政策后,发改委也发布了重大利好政策,主动牵头从国家层面上推进我国基因检测的发展。2015年6月8日,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其中提到要重点发展基因检测等新型医疗技术,并将在3年时间内建设30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快速推进基因检测临床应用以及基因检测仪器试剂的国产化。在通知中,基因检测技术列入新型健康技术惠民工程,其总体目标是支持拥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相关资质的机构,采取网络化布局,率先建设30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以开展遗传病和出生缺陷基因筛查为重点,推动基因检测等先进健康技术普及惠...
2016-08-26 来源:
北京中科唯新生物医学研究所